時序入春,原本溫煦的天氣,忽爾一陣寒風掠過,帶來一絲涼意。四月,明明不是一號,卻接到上天開的惡劣玩笑——未及知命之年的你,永永遠遠離開人世!

那年,我初任教職,和你同在一間辦公室。也許是年紀相去不遠、頻率相近,我們之間有許多共同的話題,聊著學生、聊著未來、聊著理想的另一半。當我先你一步結婚時,你包了一包大紅包,裡面還有一枚來自金閣寺的御守:淡雅的天藍色,繡著一隻栩栩如生、洋溢幸福的kitty,我知道這是你對我的祝福,我一直珍而重之收藏著,想著哪天你結婚時,我一定要好好的回禮。沒想到幾年的時間過去了,我永遠都等不到回禮的那一天!

御守.jpg

文章標籤

曼 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近來韓國一個戀愛實境節目掀起熱潮,找來高顏值俊男美女共同在島上生活。其中一名女子宋智雅在節目上展現強大的氣場,一顰一笑不但擄獲節目中眾多男生的心,也成了現實中韓國女孩爭相模仿的對象,舉凡她的舉手投足、妝髮服飾無一不學,期盼能活成宋智雅的翻版。

 

這樣的現象其實並非特例,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們,最容易仿效他人。正如艾瑞克森(Erikson)社會心理發展階段(psychosocial developmental theory),十幾歲的青春期處在「身份認同對角色混亂」階段,由於身體急速長大,心理方面若未即時跟著成長,很容易自我懷疑,不知道自己的生存意義。心心念念想成為他人,無論是成為光鮮亮麗的偶像明星、叱吒風雲的校園人物,甚至是親切近人的鄰居大哥哥、大姐姐,無論成為誰都好,就是不想要當「自己」。

文章標籤

曼 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向來就是個懷舊的人,隨著年歲的增長,血液中的懷舊因子便更濃厚了幾分。往昔的人、事、物,在歲月的催化之下,依舊屹立不搖,更顯其價值不凡--「東勢林場」便是如此的一個景點。

 

小時候曾和父母同遊一次,但彼時年紀太小,僅有些模糊的印象。倒是生了孩子之後,短短幾年間便遊歷多回,而且印象一次比一次好。而今天,是我們偕同孩子第三次造訪了。

文章標籤

曼 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• Dec 25 Sat 2021 14:00
  • 成長

268453368_1551442181881560_7652553699918927680_n.jpg

時光流轉,一年前的今天,我們也曾攜家帶眷,在同一個場地,看著同一個方向。台上的小朋友換了一批人,哥哥也從台上轉移到台下,只有妹妹仍在,站在屬於她的舞台上。

270067882_1551442125214899_1256271164071023169_n.jpg

文章標籤

曼 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詩妤依約前來,帶著游移的眼神,怯生生的問:「參加選手培訓之後會有什麼……」

「培訓後可以去參加縣內的技藝競賽,得名後可參加技優甄審,或是報名實用技能班時可以加分。」我將我所知道的升學管道,一一向她說明。

女孩的臉上沒有釋懷的表情,反而像增添了幾縷烏雲,眉頭鎖的更緊,深邃的大眼睛中讀不出任何喜悅的訊息。也許,她心中的疑惑並沒有被解答,但前提是,她的疑惑究竟是什麼呢﹖

文章標籤

曼 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教書多年,每年總有新的火光。這一屆新的嘗試是每課必編學習單,將重點濃縮成A4兩面。但,總覺得還少些什麼。

 

直到參加了表達力課程研習,終於知道缺少的是什麼了--思辨和表達。現代的學生不乏資訊,但缺乏的自己的想法和適切的表達,於是,透過經典範文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」,讓學生來一場辯論大賽。

文章標籤

曼 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自古便流傳一句話:「多事之秋」,對照近日發生的事情,真真不錯,古人智慧真不容小覷。

 

我的一大早工作,從一個學生失蹤開啟。經過一番協尋,在廁所找到了。來輔導室後經過諮商輔導、高關懷實做課程,學生心境逐漸好轉。

文章標籤

曼 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直以來,我的閱讀習慣,都是短時間大量閱讀。也許是源於「借閱」的書籍,有著還書期限的壓力,加上我本人十分貪多務得,閱讀胃口奇好,總是不斷啃食書籍,許多書往往成為過眼雲煙,讀過只留下一抹淡淡的痕跡。

 

近日有個閱讀比賽,因此對於這本書,我採取了「深度閱讀」方式。每個字都字斟句酌的讀,勤於筆記與畫線。每讀幾行便開始思索:作者想告訴讀者什麼訊息?採用什麼方式來說服讀者?作者的話真的有其道理嗎?層層思索,儘管閱讀進度很慢,但我想,整本讀完之後,一定會對這本書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文章標籤

曼 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  • Nov 17 Wed 2021 19:57
  • 爆炸

一個特殊生,在資源班教室爆炸。

 

情緒障礙的孩子,七年級,平日沉默寡言,今天甫一上課,就跟老師說覺得同學太吵。老師提醒學生要安靜些,但上課討論到一半,突然情障孩子大抓狂,拿起椅子作勢打人,於是,電話來到輔導室,下去了解狀況。

文章標籤

曼 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新近看了一本書《年屆四十 中年迷路 : 不安是人生課題未解,重新盤點現狀,找到最值得努力與陪伴的事》書中有一個觀念值得深思。

 

孔子有言:「四十不惑」,古代人平均壽命不長,四十歲已逾人生之半,該經歷的也都經歷了,青春不在,體力下降,因此對人生幾乎可以無惑。但對於現代人而言,並非如此。四十歲或可看成是「第二個青春期」,二、三十歲是逐夢的歲月,到了四十歲,來到人生中線,既不像年輕時如此懵懂無知,又不若老年那般成熟灑脫,只是一個起點:開始思索前半生究竟所為而來,又該何去何從﹖因此,四十迷茫者所在多有。

文章標籤

曼 生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